9月21日,蒙古学学院陶龙、青春、包萨如拉、文慧、斯琴图雅等老师带队,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30名学生,开启草原文化研学之旅,先后走进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东苏木布里亚特博物馆与陈旗五彩童年基地,在参观与实践中感受游牧文化魅力。
在布里亚特博物馆,师生们通过馆内丰富的文物展陈、详实的文字介绍及讲解,系统了解布里亚特蒙古族的历史渊源、民俗传统与文化传承脉络,直观领会草原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为后续实践学习筑牢理论认知基础。

抵达陈旗五彩童年基地后,研学活动转入深度实践环节。首先,基地创始人敖日格乐围绕游牧文化展开专题讲解,从传统生活方式到文化内涵,为学生们带来生动鲜活的“户外课堂”。随后,学生们亲身参与多项特色实践活动:学习熬制传统奶茶,掌握原料配比与火候控制的传统技巧;走进草原捡拾牛粪,理解其在游牧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与生态意义;共同协作搭建蒙古包,在动手过程中感悟草原民居建筑的独特智慧与民俗内涵。

此次研学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地实践、文化讲解与动手体验紧密结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学生走出课堂、贴近文化本源,不仅深化了对游牧文化的理解,更提升了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能力。